2)第一百八十九章 弱国无外交_靖天监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:“那就只是一小撮一品武夫而已。”在那个使者的耳朵里“就只是”和“一小撮”这两个词异常刺耳。这两个词汇就像是一把刀子一样,刺到了那些来自小国使者的心里。这也让他们的呼吸有些困难,而原本还是抱着看一看心态的他们,心中都多了一些比较沉重的东西,这些沉重像是一块巨石,也像是利剑。既让他们他们压抑不已,还让他们心疼。他们其实大多数都知道一个道理,弱国无外交。

  《史记·楚世家》:(楚武王)三十五年,楚伐随。随曰:“我无罪。”楚曰:“我蛮夷也!今诸侯皆为叛相侵,或相杀。我有敝甲,欲以观中国之政,请王室尊吾号。”说的是楚武王熊通兵伐随国,随国表示自己很无辜。楚武王熊通露骨地说:“我是蛮夷,不讲仁义。你们中原诸侯以下犯上、相互攻杀,不是一天两天了。我也有兵,想来武装观摩一下,让周天子尊奉我的王号。

  这个故事其实比较晦涩,最为世人所熟知的就应该是“风马牛不相及”这个词语。

  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楚子使与师言日:“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不虞君之涉吾地也,何故?”管仲对曰:“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:‘五候九伯,女实征之,以夹辅周室。’赐我先君履:‘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,南至于穆陵,北至于无隶。’尔贡包茅不入,王祭不共,无以缩酒,寡人是征;昭王南征而不复,寡人是问。”对曰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。”

  楚国使臣上场就爆了一句粗口:“你在北海,我在南海,就像发情的牛马永远不会搞到一起去。为什么无故犯我疆土?”对于“风牛马不相及”的解释有不同的说法,但粗口外交确实是展示强硬的一方,这不就是弱国无外交吗。

  管仲绞尽脑汁引经据典:“我们姜太公本来就是钦定的天下督察,东到大海、西到黄河、南到穆陵、北到无棣,都是该管范围。你们楚国不进贡包茅,天子无法滤酒,所以我们才来征收;当年周昭王南征,王师全军覆没,所以我们才来问罪。”

  很多人都只知道这些典故,但是往弱国无外交上面想的人很少,而想到弱国无外交的人,却很难见到这种情况。所以大临除了当年卢阳郡之事之外,一直都是比较强横的,而就算不强横的卢阳郡之事,也对南唐造成了很多年的影响。南唐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般,会被南唐限制住手脚。大临只是无法解决一些事而已。

  比如靖天司。

  就算是卢阳王以后继位了,面对靖天司也就只有两种处理方式,一种是自己利用起来,这种可能性比较大。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卢阳王会动用大量的兵力去解决掉靖

  请收藏:https://m.jq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